创业案例分析2000字(成功创业的案例1500字)

创业案例分析2000字(成功创业的案例1500字)

创业案例分析2000字,成功创业的案例1500字

内容导航:

  • 社交电商类创业项目案例分析
  • 一年试穿近千双高跟鞋,40岁大叔拍视频征服“女人心”
  •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 一、社交电商创业项目案例分析

    之前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创业、创业者的话题,有朋友留言问是否可以分析一些创业项目。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来聊聊目前非常火热的社交电商类创业项目,上图是以服装行业为例概述了社交电商的信息流、金流和物流,下面我们展开分析一下。

    目标

    建立一个平台(以下简称P端),可以分发有形商品、服务和广告;参与的各方都因为P端上信息流、物流、金流的流动而收益;P端是以在线化、软件化的形式呈现,帮助参与各方进行高效的自动化协同。

    价值在哪里

    1. 对于供应商(以下简称S端),P端解决了其需要降低产品/服务推广成本的问题;
    2. 对于创业者(以下简称B端),P端解决了其需要低成本创业的问题;
    3. 对于消费者(以下简称C端),P端解决了其需要个性化服务的问题。

    市场有多大

    1. 基于不同C端的需求,P端可以在各个垂直领域整合S端(重点的垂直领域是C端需要个性化服务的行业);
    2. 对于线下批发-代理实体模式和线上B2C、C2C、B2B2C模式是很好的优化,而非取代(是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1. 提升B端服务C端的能力,B端由于标准化的能力不足(包括供应链、品牌和营销),无法期待大规模的获客,但是B端的优势在于与C端的关系,他们可以通过给C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来与C端深度互动,增强关系。B端作为某一垂直领域的专家角色给予C端专业的建议,建立情感连接。B端是有独立意志和行事自由的个体,C端因B端的服务而来,即流量属于B端,S端只能赋能于B端,而不是控制,两者关系的核心是协同而非管理。P端需要对B端的裂变能力和服务能力进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B端队伍。
    2. S端的优势在于其标准化的能力,但不足之处在于C端个性化服务能力的不足,这就给B端切入市场的机会,大部分的S端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很难为了单个C端的需求而作出改变,那么在这个时候,P端就可以建设成“大中台,小前端”模式,通过B端使S端有了个性化服务C端的能力。P端需要有对S端资源整合的能力,联合一批高效的S端伙伴。

    要做什么

    1. 整合S端的供应链,赋能B端,共同服务C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给创业者一个切入市场的机会。
    2. 共同服务C端的含义:第一,B端服务C端时,必须调用S端的商品或服务能力。S端要整合供应链给B端调用,帮助B端更好的服务C端,其本质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输出;第二,B端服务C端时,对S端是透明的,对C端则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第三,S端、B端要通过在线化,软件化,实现自动协同,更好的服务C端。
    3. P端就是要提供在线化、软件化的功能,促进S端和B端更好的自动协同,利用数据的能力量化各项指标,使信息流、物流(商品或服务)、金流在平台的赋能下充分流动。

    目前在社交电商领域成功案例还是很多的,有的已经上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

    创业路上,我们共勉。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

    二、一年试穿近千双高跟鞋,40岁大叔拍视频征服“女人心”

    一位女作家曾经说,高跟鞋是女人的另一颗心……

    但让很多女人没想到的是,让她爱不释“脚”的“这颗心”却是一个男人给的。

    这个男人就是吴楠。这个喜欢留着一撮小胡子的中年男人,用一双双形态各异的高跟鞋征服了116万女人的心。

    在没见到吴楠之前,记者经常在淘宝上刷到吴楠的视频,视频中的他叫“穿高跟鞋的吴大叔”,无论春夏秋冬,这个男人每天都会穿着高跟鞋在跑步机上奔跑,偶尔也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穿着高跟鞋在绿道上疾行……

    视频中,他一边大踏步行走或奔跑的同时,还不忘分享脚上这双高跟鞋给予他的感受——“前脚掌着力点合适,就算你跑个500米绝对没问题”、“这猫跟儿小巧且秀气,衬托着小羊皮的柔软,既能装脚也显得整个人挺拔了许多”……这个身高1米76的男人,不仅将高跟鞋穿出了气场,同时也让手机另一端的我们,感受到了一双高跟鞋给整个人带来的改变。

    屡战屡败

    三次创业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吴大叔”

    “但凡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把自己叫成大叔,感觉好像有一点沧桑的感觉,但事实上我是觉得用这种方式跟用户更容易拉近关系。”坐在记者面前的吴楠比视频里看上去要年轻几岁,头发浓密且黑、薄唇、细眼、皮肤白皙,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川普”明显,但又有一点吴侬软语的腔调,配合着不间断的手势,气场十足。

    2008年,26岁的吴楠在成都荷花池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宝店。“那时候是只做批发,不做生产就是做电商。”吴楠挺自豪:“我们算是成都的第一波电商。”现在看来,吴楠觉得当时也有很多遗憾:“尽管当时手里有很多家淘宝店,但其实都不能叫品牌,因为店很多,每天都疲于奔命,并没有把它做得特别好。”

    尽管吴楠当时的淘宝店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但一年下来,最高峰的时候,他的现金流达到了一个亿。这让吴楠兴奋不已。“大概从2009年年初开始,然后到2010年上半年,大概就几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一个月就有两三千万的流水。”吴楠嘴角上扬,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当时真的有点膨胀了,说实话,后来我的财务跟我说,当时每个月我们丢鞋都不知道丢多少,根本没有管理的概念。”

    “那个时候我才27岁,从十几、几十单开始自己拿手写订单,到一天能够出到3000单,可能就用了6个月的时间。”吴楠感叹道:“公司发展得太快了,还来不及让我反应,管理基本为零,无法去控制一个大概每天几十万营业额的公司,加上当时自己的心太大,很快,公司就走到尽头。”2010年,吴楠从库房里面扒拉出3万多双鞋,花了7000块钱找人收了,就关闭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店铺。

    2011年,吴楠第二次创业,继续女鞋销售,然后失败再次光顾。

    2014年,他离开成都来到台州,去做其他的品牌。随后,在蘑菇街开店,当时蘑菇街Top10里面就有吴楠的六七个店。在做到了一年营收七八千万的时候,管理再次出现问题,吴楠的店铺再次关闭。

    创立品牌

    死磕女鞋 “穿高跟鞋的吴大叔”现身江湖

    2018年,吴楠回到成都。这次,他不想再做单纯的经销商,想做自己的品牌。

    “你看真正能够跨过周期的只有品牌,电商出不来品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做电商的老板,创始人没有哪一个会按照品牌的逻辑去思考用户要什么,大多会根据平台的算法逻辑去追求流量,心里通常想的就是卖货。”吴楠一气儿说来。

    重回江湖,他还是将目光聚焦到了女鞋。

    “我一出道就是做女鞋,在这个行业混了十几年了,应该说女鞋是所有品类里面,我认为最难的,比女装难太多。”吴楠解释说:“它的体量是女装的1/5,但是难度比女装难一倍都不止,一双鞋从设计到出品要二三十个环节,女装可能只有十几个环节。”

    吴楠说,一双鞋单款它需要至少两个颜色,五六个尺码。“一双鞋我们会有两至少两个颜色,每个颜色从33~42是10个尺码,也就是1个单品就变成20个sku,备货风险极大,背后的难度极高。”

    不过吴楠也有自己的思考,“女鞋有它的特性,难度真的很高,但是在电商领域的卖家,整体的水平没有那么高,所以,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我只要比同行好那么一丢,就能够比较好的活下去,甚至我们的公司就能够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吴楠选品就直接选了高跟鞋。“卖高跟鞋这么多年了,在成都,高跟鞋就是成都主要的风格。”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他选择自己穿高跟鞋,成为新一代“脚模”,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录制、发布、传播,“穿高跟鞋的吴大叔”现身江湖。

    淘宝视频店开启

    “穿高跟鞋的吴大叔”忘掉算法关注用户

    今年2月,吴楠重回淘宝,并在4月以“视频店”的形式入驻天猫,2个月就实现百万销售,现在旗下三家店铺每月的成交额已经冲破600万,店铺的粉丝数也达到了30万,淘宝上一大群80后90后跟着“吴大叔”买高跟鞋。

    这次双11期间,“吴大叔”的店铺每天“上新”的视频从平时的三十条增加到五六十条,这是吴楠第一次以淘宝视频店的模式参加双11。

    此刻,短视频是吴楠的“重型武器”。目标直指——精致妈妈,因为这群30—40岁的中年女人比年轻的女孩子更需要一双适脚且潮流的高跟鞋。

    可以说吴楠回归淘宝的时机刚刚好,视频店这个模式在淘宝内部也尚属孵化阶段,并没有大面积做推广,但是像吴楠这样擅长用视频语言带货的商家,迅速在这个模式里如鱼得水,干得风生水起。

    据阿里内部小二透露,目前淘宝视频店在女装行业已经有不少商家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来女装行业制作内容的门槛不高,且有大量产业带商家有内容生产能力。“杭州有一家七八年的淘宝女装点,以前一年卖十几万,全面转型视频店后,做了2000多万。不过他们也很拼,一周发500条以上的短视频。”

    现在,每天直播一个小时是吴楠的工作常态。“我的直播有个特点,我不希望我在卖货,我跟所有消费者打的第一心智,我是一个创始人,我是一个设计师,或者我是一个专注供应链的人,而不是一个卖货的主播。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私人账号,纯粹只聊天,只发福利,就什么事都不干。”吴楠说这是他喜欢的最佳状态。

    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谈到自己为何能在淘宝视频店这种模式上迅速做到头部,他分享的经验是八个字“忘掉算法,关注用户。”

    吴楠说,在他们店里买鞋,除了会问你脚长,还会问你掌宽、脚维,如果那双鞋不适合顾客,他们是会选择“拒单”的。而他自己依然坚持拍视频试穿店里的每一双鞋,也从最初的卖货逻辑,逐渐转变到了服务逻辑上,在试穿阶段被他直接淘汰掉的鞋,一年多达一两百双。

    三、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 何坊的困惑

    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何坊的名字曾一度与哈慈紧密相联。这倒并非是他担任着哈慈营销副总的职务使然,而在于他无数次创造了医药、保健品营销史上的奇迹。据悉,他在主持哈慈五行针营销策划时,以冒同行之大不

    的精神,低价位买断了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在同行眼中视为没有收视率的非黄金时段。广告每天播出3000分钟,使五行针在较短时间就打开了市场,日销售额轻松跃过100万元,最高创下了日回款1180万元的惊人记录,成为中国营销策划的经典案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公众眼中的成功职业经理人,却与另一位同为哈慈老总郭立文“左膀右臂”的副总段红炬,相继悄然离去。

    作为国内职业经理人的佼佼者,何、段二人为什么要在企业呈上升趋势的时候离开?据何坊坦言,离开哈慈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哈慈工作了八年时间,尽管担任了很高的职务,但自己的成长与公司的成长是共同的,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就是说,个人的经验和公司的经验是一样的,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公司的知识结构是一样的。如果继续工作下去很难有什么新突破,这对自己和公司都不是很负责任;二是想面对新的挑战。在哈慈的时间太久了,太熟悉了,就产生了很大的惰性。于是自己就突然想,在别的地方自己会被摆在什么位置?三是想把自己变成“硬通货”——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流通。因为中国入世后,竞争会加剧,但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

    何坊说:“我觉得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是不应该局限在一个行业的,应该在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够承担管理的重任,并且如鱼得水。所以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再看看自己的年龄也有三十七、八岁了,就愈加坚定想一定要在四十岁之前解决。”

    何坊离开哈慈后,先是到了著名的跨国企业——实力媒体任营销总监,但很快又辞职了。对于二次辞职,何坊说:每个人和公司的关系都应该是平衡的,一旦出现公司给你的大于你贡献给公司的或相反的情况,你就不可能在这里干下去。

    二度辞职的何坊,目前一方面积极筹划着一部有关中国医药、保健品企业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书,一方面成立了一个营销顾问公司——上海普华蜥蜴工作室。为一些医药、保健品企业搞一些策划和咨询。但做营销顾问公司是权宜之计?还是一直做下去?或将来到企业做职业经理人?何坊说这个暂时还不好说。但他表示,如果他将来更加成熟了,即成为可以普遍流通的“硬通货”,如果有成熟合适的企业邀请,他或许会考虑。

    案例二: 职业经理人:创业,还是继续打工?

    曾几何时,在大企业身处要职,稳拿令人羡慕的高薪,是让人神往的,况且在职业经理人身价与日俱增的今天,除了上百万的年薪,还有股票期权。但是,这些美好的前程似乎正对职业经理人失去吸引力。与其“寄人篱下”,不如“另起炉灶”,辞去令人羡慕的职位,投身创业大潮,正成为越来越多经理人的新选择。是什么原因促使经理人奋不顾身地投身于创业大潮呢?

    痛苦就业不如快乐创业

    最近,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经理人痛苦指数的调查显示:四地经理人各有苦衷。经理人在工作环境方面的痛苦主要集中在预定工作目标过高、公司发展不明朗、人才流失严重以及付出与收入比例失调上,这几方面的痛苦指数都比较高。大约32%经理人普遍感觉工作超负荷运作,对收入也不是非常满意。由于体力和精神的双重透支,部分经理人已经苦不堪言。如果有机会,他们还是会选择寻求新的发展,或者跳槽。

    大约48%~53%的经理人觉得前景不太乐观,有一部分甚至会感到焦虑不安,备受痛苦煎熬。很多经理人十分看重公司提供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在一个公司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暂时的高薪更为重要。36%的经理人对于工作太忙而放弃培训计划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有人认为痛苦就业不如快乐创业。

    与其坐等“被炒”,不如起而“创业”

    职业经理人的饭碗并不是终身不变的,外部竞争的压力、企业经营的不利都有可能使他们像普通员工一样被“炒鱿鱼”。根据职业介绍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统计,在美国2002年5月离职的CEO就有80位。这些CEO执掌的并不是业绩不稳的新经济公司,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响当当品牌的大公司。根据Challenger公布的数字,今年离职的CEO平均在任时间为10.3年,远高于2001年的5.7年。

    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科林斯指出:一家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并非单单依赖CEO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与此同理,公司破产也不应完全归咎于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公司整体的一个较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罢了。

    CEO是职业经理人奋斗的目标,是职业经理人的楷模。如今连这些CEO们都成排地倒下,更何况职业经理人呢!面对暗淡的职业前途,职业经理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退路——是选择“大树底下乘凉”,还是另立山头儿,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许多经理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志不同不足为谋

    经理人为何放弃诱人的职位而投身于创业大潮?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外部创业机会的诱人,盖茨在念着诱人的法律专业时尚可以休学创业,作为在商言商的经理人来说就更是按

    不住创业的激情。二是个人升迁受到限制,一个大公司能有几个CEO?很多职业经理人在上升到一定职位时便无法突破了。三是经理人与企业家在管理风格上或者在对关键问题的判断上产生冲突。比如段永平因为在股份制改造问题上和老板不能达成一致,而选择从头创业。四是信任危机。国内早期的许多民营企业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企业越做越大,不少人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引进大批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进入管理核心。然而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不少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从一见钟情到互相猜疑,再到不欢而散,这种经历也促使许多经理人选择自己创业这条路。

    从管家到当家,你准备好了吗?

    在人们眼中,创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经理人去企业谋职,是为了追求现实回报,参与团队工作。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创业家该是什么样呢?让我们先设想一下,自己是一次船难事件的惟一幸存者,被困在一座孤岛上。一分钟以前,你的饮食、娱乐等所有需求都有人照顾周全;现在这一切突然没有了。你如何才能活下去,如何保持自己的士气呢?如果一时无人搭救,你会喜欢这种新生活吗?从经理人转向创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了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业案例分析2000字的内容,更多关于创业案例分析2000字可以关注本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家在公租房生活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家在公租房生活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96358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